认证首页 >> 认证新闻 >> 专家表示移动电源生产者陷入“轻质量、重销量”误区

专家表示移动电源生产者陷入“轻质量、重销量”误区

类型:转贴 | 出处:互联网 | 发布时间:2013/7/3 11:47:56 | 人气: 8900

   6月23日上午10点半,在北京地铁10号线内,一节车厢内出现短暂的冒烟,大批乘客被紧急疏散到站台。后经查实,这起有惊无险的事件起因,竟是一位乘客包中的移动电源发生自燃。

    事实上,近年来移动电源自燃甚至爆炸的事件并不罕见,“烧坏”手机的案例更是不在少数。这一随着智能手机兴起的新产品,在繁荣的市场表象下,质量隐忧已是厂商和消费者都无法忽略的事实。

    低门槛带来疯狂扩张

    移动电源是一种集供电和充电功能于一体的便携式充电器,可以给手机等数码设备随时随地充电或待机供电。一般由锂电芯或者干电池作为储电单元。

    “以苹果手机为代表的智能手机的普及,是移动电源(又称充电宝)从无到有的基础。”中国电池协会副理事长王敬忠告诉记者,目前很多做充电电池的企业都在做移动电源,企业数量不在小数。据媒体报道,不光是电池企业,就连不少过去做山寨手机的小企业也趁着市场东风摇身一变,成了移动电源生产商。

    企业蜂拥而至,源于移动电源产品的低门槛和高利润。深圳海盈科技有限公司陈经理向记者透露,2010年左右,深圳一些企业就开始生产移动电源,这两年更是大势所趋。和当年的山寨手机类似,移动电源的内部组件就是两部分:电芯和电路板。生产商采购、组装,再加上一个外壳,贴上商标就可以上市销售了。因此,移动电源的成本主要是原料价格,而定价全由厂商自己决定,利润空间可想而知。

    记者从中关村电子商城和淘宝网得到的移动电源产品信息基本一致——从电量和价格上看,既有标称容量3万毫安、售价仅为30元的产品,也有标称1万毫安、售价100多元的产品;从外观上看,除了品牌LOGO之外,很多产品都差不多。

    超出正常概率近万倍

    “自燃是锂电池的特性之一。”清华大学锂电池实验室主任何向明给了记者一个意外的信息。他说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,锂电池发生自燃现象是不可避免的。但是正常概率大概是在五千万分之一。“目前有些移动电源的自燃概率却高达五千分之一,超出正常概率近万倍,这显然是不正常的。”

    记者了解到,有一些研究机构认为,移动电源自燃的主要原因是采用了18650电芯。对此,何向明并不认可。据他介绍,目前移动电源使用的电芯是两种,即聚合物电芯和18650电芯,这两种电芯在质量有保证的前提下,都是安全的。打个比方说,出了交通事故,和你开的车是手动挡还是自动挡没太大关系,关键是开车的人。

    何向明对于国产锂电池行业了解颇深。他认为移动电源的乱象与锂电池行业疯狂扩张、无序竞争是一脉相承的。“投资500万元能赚钱,但投资5000万元反而会亏本。”在他看来,移动电源的问题并不在于技术简单,而在于从业者“轻质量、重销量”的心态。“只要做出来了,价格低,肯定不愁卖。这样一来,行业就乱了。”

    对于“电量虚标”这一移动电源产业存在的普遍问题,何向明认为,问题的症结在于产业缺乏认证等规范措施。“从技术上说,用仪器一测就能知道真实的电容量,但是如果没有强制性的规定要求送检认证,那企业肯定是自说自话,比着吹牛。”

    制定标准时机尚未成熟

    面对产业乱象,尽快制定移动电源的产品标准成了很多消费者的期待。但作为行业中介组织的代表,王敬忠却认为,目前时机尚未成熟。“虽然看起来发展很快,但它只是一个产品,没有形成一个行业,现在制定标准还不太现实。”

    记者从专业网站“移动电源网”了解到,目前移动电源生产企业中还没有诞生真正的领军品牌,正规生产企业相对小企业来说质量确实有保障,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,再加之有些企业对于电芯技术今后的发展持观望态度,因此,业内对于制定标准也是态度不一。

    何向明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。他认为应该加快出台产品标准,一方面对于电芯、电路板这些关键原料的质量进行规范,另一方面也能解决“电量虚标”等问题。“有了标准,行业发展才有正确的方向。”

    虽然标准出台暂时不太可能,但是记者从采访中发现,无论是协会还是业内人士,大家都认为,如果不改变目前的质量乱象,移动电源的发展壮大就成了一句口号。看来,移动电源的当务之急,就是赶紧给质量充充电。《中国质量报》

本站新闻均转载自其他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致电0769-23154015。

新发布公开课

最新发布

咨询热线:
13925768373
13925767953
13925760773
在线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