认证首页 >> 认证知识 >> 其它 >> 从优秀到卓越

从优秀到卓越

最近更新: | 人气: 10132
从优秀到卓越
——中国企业和企业家的时代命题 
优秀是卓越的大敌,这就是优秀者难以向卓越者跨越的根本原因。中国不乏优秀的企业和优秀的企业家,但鲜有卓越者。从优秀到卓越,可能是一步之遥,也可能是天壤之别。绝大多数公司始终未能成为卓越的公司,是因为它们绝大多数都是优秀的公司。按照柯林斯的观点,所谓卓越的公司,必须是在所在行业中第一流的机构,广受企业人士崇敬,已经历很多次产品(或服务)生命周期,同时对世界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。按照这样一种标准,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,除了海尔、联想、宝钢、华为等屈指可数的公司及其领导人之外,还有多少能称其为卓越的呢?
那么,从优秀到卓越的公司,实现跨越的秘诀是什么,换句话说,中国的优秀公司,与卓越公司相比,差距究竟在哪里?概言之,就是三大秘诀,也是三大差距,即训练有素的人、训练有素的思想和训练有素的文化。

   从优秀迈向卓越的第一个平台,是训练有素的人。长期以来,企业界困扰于一种"伟大领袖"的误区,一个优秀的团队,全靠一个魅力四射的领袖,一夫当关,运筹帷幄,比尔•盖茨之于微软、韦尔奇之于GE、张瑞敏之于海尔、柳传志之于联想。但企业的实践打破了这种神话。卓越公司全都不是依靠魅力型的领袖,相反,这种领袖恰是公司成长的危险。领导企业从优秀走向卓越的,是柯林斯称之为"第五级经理人"的训练有素的人。这种人具有双重人格:平和而执着,谦虚而无畏。他们将个人的谦逊品质和职业化的坚定意志相结合,建立持续的卓越业绩。他们回避公众的恭维,从不自吹自擂,行事从容冷静,主要依靠崇高的标准,而不是靠个人魅力鼓舞人心。他们胆大包天,雄心勃勃,把公司的利益而不是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,为建立一个长盛不衰的卓越公司而不畏艰险,勇往直前。纵观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,不乏能力突出的个人、坚强有力的领导者,但能达到"第五级经理人"境界者可谓寥若晨星。稍有业绩,便头脑发热,滋生"王者情结"、"地主情结",患上"大企业病",甚至触犯法律,最终葬送了自己,也葬送了企业,正所谓"兴也勃焉,亡也忽焉",这是中国企业家难以从优秀走向卓越的致命伤。
    从优秀迈向卓越的第二个平台,是训练有素的思想。卓越公司大都把战略建立在对三个主要方面的深刻理解上:第一,你能够在什么方面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,同样重要的是,你不能在什么方面成为最优秀的。换一句话说,你的比较优势是什么?比较劣势是什么?找到自己的优势,包括秉赋、喜好、擅长和其他资源(有些潜质自己不一定了解)等,有所为有所不为,这种洞察力远远超越了核心竞争力。第二,是什么驱动你的经济引擎。所有卓越公司对如何最有效地创造持久、强劲的现金流和利润率了如指掌。第三,你对什么充满热情。卓越公司对所从事的事业始终保持一种执著甚至痴迷感,投入宗教徒般的狂热,把工作看成享受。一如吉列公司之于剃须刀,金佰利公司之于尿不湿,麦当劳之于汉堡包。别人可能看的一文不值,但投身其中的人却乐此不疲,把工作视为生命。对以上三个方面是否具有深刻的洞察力,是优秀公司能否实现跨越的重要素质。纵观中国的企业,能赚钱的很多,但由于所从事的并不是自己最擅长的,因而永远成就不了卓越。或者已成为业内的翘楚,但对投身的事业并没有真正的热情,因而也不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。企业的成功在于其创造力、想象力、大胆的尝试及富于幻想与激情。洞察力和激情,是超越一切经营才能之上的感悟,也是平庸的企业和优秀的公司所普遍缺乏和亟需锻造的。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cniso.com.cn/book-9418/



相关知识文章
  • 没有找到相关知识

相关资料下载

最新发布认证知识

咨询热线:
13925768373
13925767953
13925760773
在线客服